宫廷剧一直以来都受到热捧,毕竟人都有一颗好奇的心,总觉得古代深宫内苑的的生活是神秘的,因此关于帝王宫廷的故事,人们总是有一探究竟的好奇。虽然很多剧的呈现并不一定和历史事实相符合,但是却极大的娱乐了人们的生活,增添了很多乐趣。尤其是清宫剧经常出现在荧屏上,我们也看到一个现象,许多的清宫剧中,有的将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,有的却称为格格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她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别呢?

“公主”这一称谓我们相对比较熟悉,古代皇帝的女儿一般都是这样的称呼。早在西周时期,周天子把自己的女儿还不叫公主,而是称作为 “王姬”。后来到了战国时期,天子的女儿便就开始称作“公主”。这个称谓后来就一直被的历代君王所沿用,而“格格”一称呼则是满语的译音,是在清朝开始使用的,代表“小姐”之意。

最开始清朝贵胄之家的女儿都可以这样称呼,没有什么特殊的规定。直到皇太极继位后,才开始沿用明朝的制度,把女儿称为“公主”,而且还特别的分了几种情况。若是皇帝与皇后所生下的女儿称之为“固伦公主”,代表着尊贵的意思。要是皇上与其他妃嫔所生下的女儿则不能这么称呼,称呼为“和硕公主”。从这里便也可以看出,即使是都是公主,由于称呼上的不同,地位上也是有差异的。那么什么样的人能称“格格”呢?

展开全文

自然不再适用于皇帝的女儿了,因为“公主”与“格格”根本不是一回事,她们代表的压根不是一个意思。“格格”是皇室贵族之女的称呼,因此不能把皇帝的女儿乱叫成“格格”。

顺治在位的时候,对于“格格”这一称呼进行了明确的规定,并详细做出了等级的划分。亲王的女儿,称为“和硕格格”,和另一种称呼“郡主”是一个意思。要是郡王之女的话,则称呼为“多罗格格”,有时候也称作“县主”。若是贝勒的女儿则称呼为“多罗格格”……总共分成了五个等级,从这里我们便可以看出,格格不能等同于公主,而公主的身份地位明显要高于格格。

同时“格格”有时候还代表着亲王比较低阶的妾室,也就是在王府中的地位要低于侧福晋的。除此之外,还存在着一种特殊身份的“格格”。在清朝公主婚嫁的时候,皇后一般会在宫中精挑细选一位宫女陪嫁到驸马府上,派她去干嘛呢?主要是在新婚之夜与驸马进行试婚,这就是清朝所谓的“试婚格格”。而她的任务就是通过和驸马共度一晚,看看驸马各方面是否健康,是否存在生理上的问题。毕竟在清朝医疗还不发达,没有办法进行体检。而宫女一旦发现有什么情况就会马上告知宫里,毕竟公主身份尊贵,代表着皇家的脸面,总不能在婚嫁这件事情上让皇家蒙了羞,同时也是为了公主的终身幸福着想,尽可能地排除一些隐患,好嫁给一个身心健康的夫君。

而对于这位“试婚格格”,随后她有两个选择,要么成为驸马的侧室,要么选择继续当丫环服侍公主。不过这个习俗一般只用于皇室的公主,像其他什么皇族宗亲则没有这样的试婚之举,一般都是跟普通百姓一样直接把女儿嫁过去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