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的人叫熊猫为“猫熊”,这主要是通过故事传闻来的。

传闻有一年,熊猫作为象征而展出。在写它的名字的时候,把“熊猫”两字从左往右写了。但是当时人都习惯从右往左读东西,就这样熊猫被叫作“熊猫”。

通过这件事,就有人认为,得把顺序改过来,熊猫实际上该叫“猫熊”。实际上,总觉得把这种动物形容成“像猫的熊”并不准确,因此还是不用此名的好。

而广为流传的熊猫叫法,多根据书籍、词典、报道以及“少数服从多数”习惯而来。

其实最开始,人们把“熊猫”一词安在了小熊猫的身上。小熊猫确实长得像猫,小小的身体,又有着熊的特征,所以叫它“熊猫”不为过。

后有人以为大熊猫和小熊猫是一个“家族”的,不过它比较大,就叫作了“大熊猫”。但随着人们的习惯,渐渐省去“大”字,统称这种毛色黑白相间像熊一样的动物叫“熊猫”。

其实无论是叫食铁兽还是熊猫,都挡不住人们对这种动物的了解与喜爱。

熊猫为何不吃肉改吃竹子

说起来熊猫也算熊的一种,甚至因为地球上只剩下它这个种类,还被称作“活化石”。

那熊不都是吃肉的吗?怎么到了熊猫这里,只吃竹子,甚至因为太爱吃竹子被百姓称作“竹熊”?

这跟熊猫的基因变化离不开关系。人们发现熊猫从吃肉变成吃素,是它的味觉发生了变化。

不论是人还是动物,在吃东西的时候,常常通过味觉感知,感知食物是好吃还是不好吃,咸了还是淡了,新鲜还是不新鲜。

熊猫正是通过味觉觉得肉不好吃了,它在吃肉后感觉不到食物的“刺激”,反而觉得竹子能“刺激”到它。

甚至为了吃竹子,熊猫还改变了它的手。在熊猫吃竹子的时候,你可以观察一下,他的手上长着六个指头。

其实这六个指头中有一个是“替身”。熊猫手上多出来的那根指头是一根从手腕处凸出来的骨头。

随着不断的进化,这根骨头长成了手指的模样。熊猫长出新的指头是为了握紧竹子,方便啃食。

近期还有研究表明,熊猫的手上实际有七根手指。又多出来的一根与腕骨对称,这样你就会发现,熊猫握竹子的手势跟钳子夹东西一样,十分牢固。

尽管熊猫为了追求味觉的“刺激”而吃竹子,它们的消化系统却并不喜欢竹子。

熊猫的肠道内有共生菌,负责分解竹子,给熊猫提供营养。但这些菌的作用并不大,也就是说熊猫根本消化不了多少竹子,竹子只是被吃进肚子里吸收一点儿,没多久就有排出去了。

既然不能用肠胃吸收“取胜”,那只能用量来填补了,所以熊猫每天都在不停地吃竹子。

看似熊猫爱竹子到极致,实际上是因为它的味觉只能接收到竹子的刺激,并且最主要的还是它吃不饱,只有多吃才能吃饱。

熊猫为何不用冬眠

按理说,熊科动物在冬天都是要冬眠的,在提前吃饱喝足后,大部分熊就开始用睡觉度过漫长的冬季。

可是熊猫却不一样,它在冬天,该吃竹子吃竹子,该活动活动,还在雪地里打滚儿玩耍。

为啥熊猫不用冬眠?这就不得不提熊猫的习惯了。

熊猫是比较聪明的动物,它们跟人一样,知道热了往凉处跑,冷了往热处跑。

平时的熊猫生活在比较高的深山里。海拔高了,热的季节就凉快,所以熊猫在春夏天常出现在海拔高的地方。

但是冷的季节就不能待在高海拔的地方了,越高越冷。因此秋冬时候,熊猫就会往低处迁徙,向低海拔的山谷里去。

这就是为啥四川、成都大熊猫非常多,因为是盆地,比较暖和。

熊猫毕竟还是熊,有着较厚的皮毛。在冬天,即使那么冷,它的皮毛跟人的羽绒服一样,也能抵御寒冷。

就是这样,熊猫才不需要冬眠。

前面我们说了,熊猫爱吃竹子但是吸收不了多少,这是熊猫不冬眠的另一个原因。

都知道睡觉会消耗能量,其他动物都是在身体里储藏了大量能量后再冬眠的。冬天时间又长,天气又冷,不存点能量顶不住。

熊猫吃的竹子给不了它多少能量,昨天吃饱了今天就又饿了,更别说一个冬天不吃东西了。

睡觉哪能饿着睡?因此,为了填饱肚子,更为了好好的活着,熊猫不得不放弃冬眠。

可以说熊猫压根没有饿肚子的烦恼,也就不用冬眠。

竹子一年四季都有,量也不少,我国还是竹子产量世界第一的国家,不用担心今天吃了明天就没了。

就像人追求新鲜的食物一样,竹子每天吃有每天的新鲜感,何必为了冬眠,都吃下去再消化呢?熊猫才不这样做。

因此,在有充足的食物条件下,熊猫完全不用冬眠。

现在,你知道为什么熊猫钟爱吃竹子不爱吃肉,为什么它不用冬眠了吧!

信息来源:

光明网《为了应对寒冷,许多动物会冬眠,大熊猫为何不冬眠?》2024-11-21

光明网《为何它只吃竹子不吃肉?揭秘大熊猫的“前世今生”》2023-05-03

信息来源:

光明网《为了应对寒冷,许多动物会冬眠,大熊猫为何不冬眠?》2024-11-21

光明网《为何它只吃竹子不吃肉?揭秘大熊猫的“前世今生”》2023-05-03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