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齐毛作笔头
2.翻毛作笔头
3.扎笔头
4.晾晒笔头
5.给笔管打孔
6.雕刻笔管
7.给毛笔装笔头
8.修笔 ■本组图片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
在广西宾阳县宾州镇大罗村,毛笔传统制作工艺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。一支毛笔的制作从选料到完工,要历经120多道工序,当地毛笔制作艺人将制作毛笔的技艺代代相传,锲而不舍地传承着百年工匠精神。
制作毛笔笔头的原料以羊毛、黄鼠狼尾毛、山兔毛、石獾毛、香狸毛为多,猪鬃、马尾、牛尾、鸡毛、鼠须、胎发等也广为使用。毛笔杆多用竹管,如青竹(烤红)、紫竹、斑竹(湘妃竹)、罗汉竹等,也有用红木、牛角、骨料、象牙、玉石作杆的,更显华贵。
各类毛笔的制作都须经过选料、除脂、配料、梳洗、顿押、卷头、拣齐、扎头、装头、干修、粘锋、刻字、挂绳等工序。概括起来则俗称“水盆”(在水盆中操作的工序)和“干活”(装头、干修等无水工序)两大工序。水盆工序是决定毛笔用途和质量的关键,笔头要求达到尖、齐、圆、健(史称四德)。尖系指笔锋要尖如锥状,利于钩捺;齐指笔锋毛铺开后,锋毛平齐,利于吐墨均匀;圆指笔头圆柱体圆润饱满,覆盖毛均匀,书写流利而不开叉;健指笔锋在书写绘画时有弹性,能显现笔力。
毛笔的装潢是干活中的后期工序。包括笔杆刻字、刻画、浮雕、漆画、镶嵌、掐丝、加笔头碗、尾头、挂绳等,体现毛笔的富丽典雅,有些附件还起到加固笔杆的作用。
具体来说,制作毛笔主要分为笔头和笔杆两部分:
笔头制作:第一步是抓毛,将成团的羊毛抓散后倒置桌面使其毛根齐头,制其成束,随后泡水清洗,最后在石灰水内浸泡一夜除脂。接着进行梳毛、齐毛、压毛、混毛、清锋处理后,加入硬挺度较好的毛,用薄刀清理没有锋和变形的毛料。
接下来是比较重要的一步:圆笔。将挑好的毛片薄薄地平挑出一支毛笔的所需量,用拇指慢慢卷制成笔柱,使其毛根整齐,笔柱圆密饱满。完成之后再进行附毛、秸秆灰戏水工艺。最后是绑线,笔杆干透后,接线头放于口中咬住,用活口绑笔并用打板调制笔根平等后,放在太阳下等着充分晒干就完成了。
制作笔杆:首先,将选取好的竹子根据长度切割裁断,用作笔盖和笔杆的制作;其次,使用工具深入竹段中掏出3厘米左右深的空洞,用以粘入毛笔头;之后根据不同的毛笔挑选不同的笔头,进行镶制、上胶、梳毛、去余胶等工艺,最后去除杂毛,等待晾晒。一般情况下,进行自然风干,通常需要3至7天。
最后的工艺是笔杆刻字,刻字老师会在笔杆上进行雕花、刻字工艺,最后经过简单的装潢,一支毛笔就制成了。
华商晨报记者 那阳 整理